膠東花餑餑“受寵”在燕郊 蒸出“年”味道

花饃,又稱花餑餑、面花,即用面團捏成各種藝術造型,是極具觀賞性的傳統面食,也是頗具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品,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。逢年過節、生日壽辰、喬遷開業、婚禮慶典等場合,都少不了蒸制這一傳統美食,來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。壽桃、金如意、鯉魚跳龍門……眼前這些堪稱藝術品的花餑餑,全部出自燕郊鎮劉秀娟之手。

劉秀娟是山東省煙臺人,在燕郊小莊營村經營著一家食品公司。走進公司展廳,玻璃櫥窗內擺放著各類花餑餑作品,有“萬事如意”“喜上眉梢”“招財進寶”等,只見層次分明的“蓮花”下,幾尾“金魚”活靈活現地擺尾嬉戲,取名“蓮年有余”。

劉秀娟制作的花餑餑不僅形象逼真色彩鮮艷,而且營養健康,所使用的顏料都是果蔬汁。翠綠顏色取自菠菜汁,金黃顏色取自南瓜汁,紫紅顏色則取自番薯汁,為做出地道膠東花餑餑的味道,連花生油都是從膠東運過來的。

膠東花餑餑以面粉為原料,用簡單的工具,捏塑成千姿百態的人物形象、活靈活現的各種動物、鮮艷美麗的花草樹木。一塊普通的面團,經過和面、發酵、造型、裝飾、蒸制等十多道工序,五谷雜糧點綴出眉眼,紅橙黃綠描畫出色彩,壽桃、福袋、元寶、鮮花、小老虎、魚等百余種樣式的花饃熱氣騰騰出鍋,令人垂涎欲滴。在劉秀娟的家鄉,花餑餑已有300年歷史,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這門手藝。

劉秀娟介紹說,她的祖上世代以蒸制面食為主,從小她就跟在奶奶身邊學習了一身花饅頭制作技藝,她制作的花餑餑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審美元素,憨態可掬的“老虎”、奮力跳龍門的“金魚”……一個個花餑餑有趣可愛,對于劉秀娟來說,花饃制作既是家傳手藝,也是一種道不盡的鄉愁。

劉秀娟公司的規模并不大,由于花餑餑全要靠手工制作,一到逢年過節,訂單多到雇人也忙不過來。她告訴記者,受家庭等影響,從小就學做花饃,對她來說也是樂在其中,這些年不斷摸索新花樣兒,在堅持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,不斷嘗試更新制作手法、提高記憶水平,創作立體版的系列花饃,增加更多集觀賞、食用、綠色、健康于一體的產品,朝著“藝術品”方向發展,讓多彩花饃“蒸”出幸福生活。

上一篇:三河市“交郵融合”發展邁上新臺階
下一篇:迎賓北路派出所:新春“警”常在 守護萬家安

網友回應

歡迎掃描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!

歡迎掃描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!

七七桃色综合综合久久桃花网_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_抽搐爽歪歪欧美日韩_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_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