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復,工作數量之多,防疫任務之重,基層工作者的挑戰層出不窮。泃陽西街道“所有機關人員下沉社區,參與一線疫情防控”的號令一出,綜治中心和退役軍人服務站的7位姐妹,以“大考奮勇當先,硬仗用我必勝”的堅定信念,沖鋒在前,逆向而行,各個身兼數職:在社區防控中,她們是抗疫先鋒;在溯源流調時,她們是業務精英;在本職崗位上,她們是工作骨干。
變身“戰斗員”,沖鋒在前,防疫措施全面落實。
早上還不到五點,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薄瑪麗就來到社區,套上紅馬甲,立即投入到全員核酸檢測的準備工作中。作為科室負責人,她深知自己身上擔負的責任比別人更重,為了全身心的參與疫情防控工作,毅然決然將兩個兒子扔給了外地年近七旬的婆婆,自己一心扎到社區,以初心和使命帶頭將各項政策貫徹、落實和執行。她和大家一起入戶掃樓、電話查驗找尋漏檢人員,助力轄區全員核酸檢測高效、規范完成;她帶隊巡查,做好小區卡口管控、重點人員排查、防疫政策宣傳,落實落細各項防控舉措;她幫助居民送物資、買藥品,用心用情解決群眾“急難愁盼”……她的身影經常出現在小區的每一個角落,用愛與行動躬身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操守和擔當。為了筑牢全民免疫屏障,薄瑪麗大力宣傳疫苗接種政策和接種疫苗的重要性,用自家車接送行動不便的居民完成接種,用愛心和暖心全力推進疫苗“加強針”接種工作。
變身“偵察兵”,爭分奪秒,溯源流調精準有效。
為強化街道流調隊伍建設,助力全市流調溯源工作,綜治中心和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四名骨干人員應征入“伍”,被編進了泃陽西街道流調隊。通過多輪的培訓和實戰,各個成了流調隊的“扛把子”,既能單兵作戰,又能打出漂亮的“組合拳”。面對新增流調任務,她們積極認領,火力全開,用腦力和耐力與病毒賽跑,憑借清晰的邏輯思維和超強的溝通能力,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疑難雜癥,寫出的流調報告更是成了范本。
邢春紅最早加入流調隊,業務技能熟練精湛,與人溝通簡單明確又不乏親和力,流調任務在她手里總能高效完成,流調對象主動與她成了朋友。而成績的背后,是她身體的透支和對家人的辜負。在社區當主任的那幾年,邢春紅就因為工作勞累落下了病根,常年靠藥物調養身體。但是,即便是這樣的身體底子,依然沒有影響她干工作的熱情,以“樣樣放不下”“樣樣不落后”的認真和執著時刻鞭策自己,躬身做好每一件事。邢春紅辜負的不只有自己的身體,還有對兒子的陪伴。流調工作沒有時間點,需要時刻備勤,隨時待命,晝夜不休。邢春紅的丈夫也在隔離點參與疫情防控,兩人把五年級的兒子單獨留在家中,只能通過電話叮囑他鎖好門,按時睡覺。小小男子漢不知已經吃了多少次泡面,但依然對媽媽充滿理解和關心,電話那頭懂事地回應,并讓媽媽放心。“即便透支了身體,少陪伴家人,也不能辜負使命”,邢春紅總是這樣說。
變身“先鋒隊”,不遺余力,日常工作扎實推進。
疫情防控關鍵時期,整個城市都放慢了腳步,但綜治中心和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姐妹們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本職工作,堅決做到“兩手抓、兩不誤”。田芳禎和石正秋是信合社區和城建新村社區的包區干部,經常上午還在社區卡口值守,下午就被要求緊急集合,參與街道流調任務;在燕郊夙夜堅守,流調備勤,早上回來還沒顧上洗臉就馬上到三河西出口報道值勤。無論何種任務,她們都全力以赴,迅速實現角色一鍵轉換。翻開她們的工作日志,會看到這些天的工作記錄:組織全員核酸檢測、小區卡口巡查、高速路口值勤、燕郊流調……最忙的時候,她們一天可能要跑好幾個地方,用腳步就繪制了一幅戰疫地圖。繁重的防疫任務并未讓她們放下科室工作,在多重角色轉換中,她們早已游刃有余。12345政務服務熱線是解民憂、紓民困的平臺,為了及時解決群眾訴求,提升政府效能和群眾滿意度,石正秋在做好包區事務的同時,還不誤準時接“單”,限期催辦,確保了工單辦理及時、高效回復,一個多月來,受理12345政務服務熱線100余件。
5月初,退役軍人事務局下發了《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》,要求為轄區1500多名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分別建檔立卡,涉及登記信息內容達13項,每登記一人都需要經過材料準備、信息登記和維護、逐級審核、信息更新等多個步驟。巨大的工作量讓身經百戰的薄站長也犯了難,如何科學有序、按期限圓滿完成此項任務,還要保障參與流調的時候工作不間斷,薄站長反復尋思,尋找有效穩妥的解決辦法。為防止人員扎堆和讓錄入對象“只跑一次”,她精心布置設備,詳細記下工作流程,不斷優化工作方案,確保沒有遺漏和閃失,為科學有序推進此項工作做足了功課。
變身“空降兵”,臨危受命,上傳下達科學調度。
綜治中心和退役軍人服務站還有兩位年輕人,她們的青春洋溢在防疫最前線。王亞楠是一名新入職的社區工作者,由于工作認真,業務熟練,在疫情防控關鍵期被調往工作瑣碎,事務繁忙卻人員短缺的辦公室幫忙。領導的信任、身上的責任鞭策著王亞楠不敢放慢腳步,時刻堅守崗位,時常忽略吃飯和休息,在一次業務辦理過程中不慎暈倒,導致腳踝骨折。去看望她的時候,小姑娘忍不住哭了起來,只埋怨自己太笨,給大家添了麻煩,“大家都太忙了,我想腳傷快點恢復,趕快回到工作崗位”。趙珊珊是一名公益崗位大學生,下沉社區期間,從早六點到晚八點,一直堅守在一線崗位,從未喊過累。微信聊天記錄里,媽媽每天都會詢問她是否回家吃飯,可每次她都堅持留在社區,和大家一起吃泡面、吃盒飯,然后繼續投入工作,憑借一股子認真、踏實勁兒漸漸理順了思路和頭緒,工作更加有條不紊、得心應手,獲得大家的認可和點贊。“我希望今年能入黨,爭取考上社區工作者,更好地服務社區。”這是她努力的目標,也是她繼續奉獻的承諾。
“積力之所舉,則無不勝也;眾智之所為,則無不成也。”綜治中心和退役軍人的姐妹們將繼續立足崗位,堅守使命,在每一個角色里,在每一條戰線上做實干的篤行者,不斷耕耘,無私奉獻,在戰勝疫情的征程上蹄疾步穩,揚帆自信。
網友回應